海角社区

欢迎访问海角社区 网站!
海角社区  海角社区  海角社区新闻

法官聚焦调解艺术 把“法庭实战”搬入高校课堂

发布时间: 2025-09-29     作者/出处: 海角社区     阅读次数: 21

为提升法科学生实践能力,深化院校合作,2025928日,浦口区人民法院鄢志文法官走进海角社区 法律诊所课堂,以“民事调解”为主题,通过理论阐释、案例拆解与模拟实战,为学生绘制民商事调解的立体实践图景,带来一场理论与实务深度融合的教学盛宴。

课堂伊始,鄢法官通过“调解VS审判”的对比,阐释调解的核心特性:非对抗性、自愿性、中立第三方决定性、纠纷解决彻底性及利于自动履行等;同时强调调解必须严守自愿、合法、尊重民俗原则。此外,鄢法官还从人性与社会和谐视角,剖析当事人选择调解的多重考量:既为控制纠纷解决成本,也源于情感需求、结果可控性,以及对社会和谐度与幸福指数的考量。

接下来,鄢法官结合大量真实典型案例,细致拆解民商事调解的全流程与方法技巧。她介绍调解前期,需全面了解案件基本事实,精准归纳争议焦点;中期要善用心理疏导缓和对立情绪,通过“面对面与背靠背结合”“趁热打铁与冷处理交替”的方式,运用冷却、宣泄、感化、震慑等技巧营造调解氛围。针对不同情形,调解方法各有侧重:对维权意识薄弱者用“直述法”;对复杂纠纷用“迂回法”;对强弱分歧者用“引导法”,促使双方相互让步。同时,法官强调:调解协议制作需规避无效、可撤销条款,明确履行方式与期限,确保“可操作、无新矛盾”;调解全程要把握“两个度”——以情理获取当事人信任配合,以法理坚守职业底线,拒绝无原则妥协。

  最后,鄢法官让学生们开展模拟调解。有的学生作为“调解员”,尝试用“背靠背沟通”缓和离婚案中双方的对立情绪;有的学生聚焦赡养案,冷静梳理争议焦点,尝试通过“对比法”“引导法”推动双方协商……课堂上思想交锋与温情互动交织,热烈的讨论让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,真正实现“在校园里触摸司法一线脉搏”。

此次法官进课堂活动,是浦口区人民法院与海角社区 深化院校合作的生动实践。通过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壁垒,让法科学生在模拟调解中掌握流程、方法与技巧,既为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法律人注入动力,也为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鲜活范例。

徐申晖 雷雨